6月4日10時,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邀請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金東,陜西省大氣環境辦公室主任冀武出席,介紹陜西省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華廣洪主持。
華廣洪: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大氣污染防治情況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金東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陜西省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省大氣環境辦公室主任冀武先生。
下面,首先請張金東先生介紹相關情況。
張金東: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2020-2021年秋冬季全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情況作簡要介紹。
一、秋冬季環境空氣質量情況
2020-2021年秋冬季(2020年10月1日-2021年3月31日),全省空氣質量整體改善,具體情況如下:
(一)納入汾渭平原考核的關中地區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汾渭平原考核的關中8市(區)綜合指數平均為5.61,同比改善4.6%;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12天,同比減少3.1天;PM2.5平均濃度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7%。8市(區)全部完成秋冬季PM2.5平均濃度****要求的控制目標,除銅川市重污染天數超出控制目標1天外,其余7市(區)均完成秋冬季重污染天數控制目標。
(二)全省13個市(區)空氣質量情況。全省13個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5.09,同比改善3.0%,商洛、安康、延安空氣質量較好,西安、咸陽、渭南空氣質量較差。除漢中、安康外,其余11市(區)空氣質量同比均有所改善;優良天數平均126.7天,同比減少2.8天,減少的原因是今年一季度發生了幾次沙塵暴天氣,都是外來輸入的。13個市(區)優良天數**多為商洛(164天),**少為咸陽(94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9.3天,同比減少0.2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少為安康(未出現),**多為咸陽(19天);PM10平均濃度9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寶雞、韓城、榆林、西咸等4個市(區)改善,延安持平,商洛、西安、安康等8市(區)有所上升;PM2.5平均濃度為57微克/立方米,除安康同比上升,延安持平,其余市(區)同比改善。
(三)各縣(區)空氣質量情況。2020-2021年秋冬季,全省127個縣(市、區)、開發區、新區(新城、基地)建成區空氣質量整體改善,其中陜南地區****,陜北次之,關中較差。關中地區69個縣(市、區)、開發區、新區(新城、基地)建成區空氣質量指數平均為5.27,較去年同期改善4.9%,環境空氣質量較好的5個縣依次為宜君縣、旬邑縣、麟游縣、長武縣、淳化縣,較差的5個縣(區)依次是渭南市高新區、咸陽市秦都區、咸陽市高新區、咸陽市渭城區、西安市閻良區。陜北地區26個縣(市、區)、開發區、新區(新城、基地)建成區空氣質量指數平均為4.27,較去年同期改善4.9%,環境空氣質量較好的5個縣依次為黃龍縣、富縣、宜川縣、志丹縣、延長縣,較差的5個縣(區)依次是府谷縣、綏德縣、神木市、榆林市橫山區、定邊縣。陜南地區32個縣(市、區)、開發區、新區(新城、基地)建成區空氣質量指數平均為3.53,較去年同期變差3.5%,環境空氣質量較好的5個縣依次為鎮坪縣、留壩縣、佛坪縣、太白縣、鎮巴縣,較差的5個縣(區)依次是漢中市經開區、南鄭區、漢臺區、商南縣、勉縣。
二、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工作開展情況
全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把大氣污染防治擺在突出位置,精心謀劃部署,強化攻堅措施,加強跟蹤督辦,全力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工作,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高位推動秋冬季大氣攻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秋冬季攻堅戰,省委書記劉國中主持召開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全體會議,專題研究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就秋冬季大氣治理提出明確要求。省長趙一德召開秋冬季鐵腕治霾電視電話會進行全面安排部署。書記、省長調研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動秋冬季管控措施落實。省政府每月召開推進會,通報點評階段工作。各地市對標對表目標任務,逐項抓落實,強力推進攻堅任務。
(二)緊盯重點時段,不斷完善秋冬季攻堅工作機制。一是建立大氣質量預警提示機制和調度通報點評制度,堅持定期調度通報和公開空氣質量信息,全省上下形成信息共享、各方聯動的工作格局。二是針對大氣攻堅關鍵時段,及時在全省開展“藍天保衛戰決戰決勝攻堅行動”,加強節日期間煙花爆竹禁限放,禁止露天焚燒,加強揚塵管控,緊盯重點企業,精準施策,為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三是完善大氣污染舉報制度,將拒不執行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措施、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未經審批啟用燃煤鍋爐等納入新修定的《陜西省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實施辦法》,通過全民參與、督導整改、****治理,匯聚治霾****合力。
(三)堅持創新管理,扎實推動科學精準治霾。開展全省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關中地區完成76臺工業爐窯廢氣深度治理;50家涉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完成高效污染防治設施建設;34家工業企業完成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檢測7700余輛;建成16個揮發性有機物監測點。各市(區)凝心聚力,共抓落實,全力沖刺,推動年度目標、“十三五”目標和秋冬季攻堅圓滿收官。西安市啟用“智慧環!本C合監控智慧平臺,提高科學、精準治污能力;寶雞市組織開展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和重點排污單位專項執法檢查,完善涉氣污染源清單;咸陽市、安康市建立“白黃紅”三色督辦機制;渭南市實施主城區過境大中型貨車及低速載貨汽車分流繞行方案;銅川市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制作5期專題暗訪片,會議公開通報;延安市實行“目標、任務、時限、責任”清單管理;榆林市確定37項攻堅行動,周周夜查,月月調度點評;漢中市組織相關部門500余人成立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監管隊伍;楊凌示范區出臺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責任追究十條措施;韓城市建立“日報告調度、周通報督辦、月總結表彰”機制體制;西咸新區建立“一單兩罰”機制,對問題單位和轄區政府及主管部門同步處罰。
(四)強化區域協作,有序推進聯防聯控。一是推動汾渭平原區域協同攻堅